**公立医院用未获批药品治癌 一针十万:医疗领域的灰色阴影**
在医疗领域,每一则新闻都牵动着无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近日,一则关于山东济南某公立二级乙等医院使用未经批准的药品治疗癌症的新闻,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报道,这种售价高达数万元至十多万元的细胞产品,未经药监部门批准便悄然进入临床,为患者带来了未知的风险。
事情的起因源于一名兼职做病房陪护的大学生小陈的爆料。小陈在兼职过程中,接到了自称生物公司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信息,对方以高额提成为诱饵,希望小陈能推荐癌症患者前往山东接受所谓的生物免疫细胞治疗。出于职业敏感和道德良知,小陈意识到这其中可能暗藏猫腻,于是向媒体反映了这一情况。
随着记者的深入调查,一条涉及免疫细胞治癌的灰色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原来,这家生物公司一直在生产未经监管部门批准的生物细胞产品,并通过夸大疗效、高额提成等手段,诱导医院陪护、护工等人员合作,将病患带到公立医院接受细胞回输治疗。而公立医院则为这些未经批准的药品提供了回输的场地,并将费用纳入住院收费清单,以方便部分购买商业保险的癌症患者进行报销。
记者实地探访了济南天桥人民医院,这家没有肿瘤科的公立医院,却成了细胞回输的“重灾区”。在多个科室的病房内,记者目睹了护士正在给癌症病患输入NKT免疫细胞的场景。这些患者大多是在网络上看到相关信息后,被营销人员以各种手段引诱至此。一名直肠癌病患家属透露,自己是在短视频平台上被人推荐到这里,这次已经缴纳了8万多元。还有患者表示,自己已经来打过多次,投保的商业公司已经为其报销了费用。
然而,这些高昂的治疗费用真的能换来患者的康复吗?多位肿瘤科医学人士指出,目前监管部门并未批准任何针对实体瘤的细胞免疫产品上市,绝大部分产品仍处于研究试验阶段。这意味着,患者所接受的这些治疗,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未经科学验证。律师也表示,将未经批准的药品擅自生产和商业化已经逾越法律红线,此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可能构成民事欺诈甚至诈骗罪。
面对这样的医疗乱象,我们不禁要问:是谁给了这些生物公司和公立医院如此大的胆子?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是利益的驱使?还是监管的缺失?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往往是在绝望中寻求一线生机,对于新的治疗方法充满了期待。然而,正是这种期待,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成为了他们谋取暴利的工具。患者们在接受这些未经批准的治疗时,不仅要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还要面临未知的健康风险。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他们本应是患者健康的守护者,是医疗领域的标杆和典范。然而,在这起事件中,一些公立医院却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了应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成为了不法分子的帮凶。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医院的声誉和形象,更是对患者极大的不负责任。
监管部门在此事中也难辞其咎。作为医疗领域的守护者,他们应该加强对药品和医疗技术的监管力度,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然而,在这起事件中,监管部门显然未能尽到应有的职责,导致未经批准的药品得以堂而皇之地进入临床。
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药品和医疗技术的审批和监管力度,确保所有进入临床的药品和技术都经过科学验证和严格审批。其次,公立医院应坚守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拒绝与不法分子合作,切实维护患者的健康和权益。最后,广大患者也应提高警惕,不轻信虚假宣传和高额回报的诱惑,选择正规、合法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在医疗领域,每一份信任都值得被珍视。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医疗领域能够回归初心,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
上一篇:美特使在莫斯科待了12小时
下一篇:被曝回收剩菜 小龙坎火锅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