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经济学家展望2025中国经济:挑战与机遇并存**
随着2024年逐渐步入尾声,2025年的脚步声悄然临近,中国经济在新的一年将如何表现?为此,《界面新闻》特别邀请了十位知名首席经济学家,就2025年中国经济的展望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经济学家包括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等,他们的真知灼见为我们揭示了新的一年中国经济的走向和政策脉络。
在接受采访时,十位经济学家普遍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全年GDP有望实现4.7%左右的增长。其中,连平理事长更是预计实际GDP同比增长将达到4.8%-5.0%,继续保持在长期增长趋势轨道中。他指出,消费支出贡献率有望升至70%,全年拉动GDP增速约3.4个百分点,内需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然而,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在2025年将面临诸多挑战。中美贸易摩擦与国内房地产行业调整被看作是最为显著的风险因素。罗志恒首席经济学家指出,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将对中国出口产生影响,需要以更大力度的逆周期调节对冲外需下行。他建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年内有必要及时根据形势做出进一步加码,比如追加预算等,以稳定经营主体预期。
同时,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也是经济学家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房价的大幅下调将进一步削弱市场信心,导致内需不足,甚至可能危及金融安全。他强调,中美之间潜在的新一轮贸易摩擦是宏观经济面临的一个风险点,但更为严峻的挑战依然来自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财政政策将成为推动2025年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连平理事长指出,为了刺激消费、扩大投资以及缓解外贸压力,需要宏观政策继续加强逆周期调节。他预计狭义赤字率有望提升至4%,即赤字规模将超过5.5万亿元,广义赤字率将达到10%以上。这意味着政策的刺激力度十分关键,特别是在当前经济面临外部压力的情况下。
此外,经济学家们还建议中国在汇率政策方面采取适度的灵活性,以增强人民币的韧性并抵御外需下降带来的压力。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指出,2025年既是全球宏观大年,亦是国内政策大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内部政策的确定性。
尽管短期政策刺激至关重要,但长远来看,改革才是激发经济内生动力的关键。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强调,当前的挑战是转型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这不是单靠短期的合并、剪刀差等技术层面的策略就能解决的。他呼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放思想,以提升市场活力和投资者信心。
在接受采访时,经济学家们一致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提升市场活力和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财政政策方面,优化收入分配机制、促进消费和投资并重的改革将是必要之举。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建议,通过优化国民收入分配增加居民收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减少地方政府支出责任等措施,来稳定经营主体预期。
展望未来,尽管挑战重重,但中国经济依然充满机遇。随着世界各国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全球市场将需要更多的消费品和高技术产品,中国可以借此机会大力扩大出口结构与市场。同时,加强内需、扩大业务和促进就业也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2025年注定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年份。在改革与开放的道路上,我们能否勇敢地面对不确定性、迎接新的经济机会,将在未来的日子中逐步显露。作为碧悟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员,我们期待与中国经济一同成长,共同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
上一篇:特朗普对作家卡罗尔实施性侵并诽谤
下一篇:滴滴致歉网约车“臭车” 司机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