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贝壳高管数亿元薪酬是怎么来的?

时间:2025-04-20   访问量:1001

### 贝壳高管数亿元薪酬是怎么来的?

近期,贝壳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其中披露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彭永东与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单一刚的薪酬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彭永东2024年的薪酬总额为4.00708亿元,而单一刚的薪酬总额为2.99485亿元。这样的“天价薪酬”是如何产生的?背后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贝壳高管的薪酬构成并非只有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占比最高的部分是“股份支付薪酬费用”。以彭永东为例,其2024年的股份支付薪酬费用为3.88942亿元,占总薪酬的97%以上。单一刚的股份支付薪酬费用也高达2.91707亿元,占总薪酬的97%以上。因此,要理解贝壳高管的薪酬,就必须先理解股份支付薪酬。

股份支付薪酬,简单来说,就是公司以股权激励的方式向高管授予一定数量的股票,这些股票的价值在会计规则上按照一定年限进行摊销,从而形成高管的薪酬。这种方式在港股市场较为常见,但往往容易引发外界的误解,因为股份支付薪酬并不是公司实际的现金支出,但却会在薪酬披露中有所体现。因此,外界常常将这部分薪酬误认为是高管实际到手的现金收入。

那么,贝壳为什么会选择以股权激励的方式向高管支付如此高额的薪酬呢?这与贝壳的公司架构和上市背景有关。贝壳采用了“同股不同权”的组织架构,即AB股结构。在这种架构下,相同份额的A类股和B类股拥有不同的投票权,B类股的投票权远高于A类股。这种架构可以让管理团队在持股较少的情况下,继续拥有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权。贝壳的创始人左晖生前就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超级投票权”持有人。左晖去世后,彭永东和单一刚成为了新一任的“超级投票权”持有人。

然而,根据联交所《上市规则》的规定,采用“同股不同权”组织架构的企业,“超级投票权”持有人的股份相关经济利益占比必须超过所有股东权益的10%。在贝壳港股上市前夕,彭永东和单一刚的相关经济利益并未达到这个标准。为了达成10%的目标,公司以股权激励的方式向彭永东授予了7182万受限制的A类股,向单一刚授予了5387万受限制的A类股。这些股票在解锁期到来之前不得销售、转让、预支、转移、产权质押等。这就是贝壳高管股份分红高企的直接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贝壳高管的股份支付薪酬数额巨大,但这些股票并非每年都能变现。根据会计规则,股份支付薪酬数额采用“直线摊销法”进行摊销,而且股票解禁后也需要通过出售等方式变现。目前,彭永东和单一刚均没有减持动作。

此外,贝壳高管的薪酬水平也与其在公司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密切相关。作为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彭永东在公司的经营决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单一刚作为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也在公司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薪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公司中的价值和贡献。

然而,对于贝壳高管的“天价薪酬”,外界也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样的薪酬水平与公司业绩并不匹配,甚至有可能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对此,贝壳方面也进行了回应。彭永东计划捐赠900万A类股,用于居住行业服务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健康福利以及应届毕业生等租客群体的租房帮扶。这一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贝壳高管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

综上所述,贝壳高管的数亿元薪酬并非简单的现金收入,而是包含了大量的股份支付薪酬。这些薪酬的产生与贝壳的公司架构、上市背景以及高管在公司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密切相关。虽然外界对此存在一些争议,但贝壳方面也通过实际行动回应了这些争议。未来,随着贝壳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公司治理的不断完善,相信其高管的薪酬水平也会更加合理和透明。

上一篇:开封“王婆”称曾因焦虑暴瘦20斤

下一篇:女子伸腿阻止高铁关门 官方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