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佬全军覆没 谁从美股股灾逃顶**
在2025年4月4日这个看似平凡的交易日,美股市场却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当日,被誉为“科技七巨头”的苹果、微软、英伟达、谷歌、亚马逊、Meta(脸书)和特斯拉股价全线暴跌,仿佛一场突如其来的寒冬,让无数投资者措手不及。这场股灾不仅让科技大佬们的市值大幅缩水,更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然而,在这股寒流中,却有一位传奇投资者成功逃顶,他就是沃伦·巴菲特。
4月4日,美股三大指数同步暴跌,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均创下近年来单日最大跌幅。其中,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跌幅更是追溯到2020年3月全球疫情恐慌下的市场动荡时期。科技七巨头作为美股市场的领头羊,其股价的暴跌无疑给整个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特斯拉跌幅高达10.42%,英伟达单日下跌7.34%,苹果、亚马逊等巨头也未能幸免。这场股灾导致科技七巨头的市值单日总计蒸发数千亿美元,让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
然而,在这场股灾中,巴菲特却以其独特的投资眼光和果敢的决策,成功避免了损失。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掌舵人,巴菲特一直是苹果公司的坚定支持者。自2016年一季度重仓苹果以来,苹果逐步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第一大重仓股。然而,从2023年四季度开始,巴菲特却开始悄然减持苹果的股票。这一决策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苹果作为科技巨头,其股价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然而,随着美股市场的动荡加剧,巴菲特的这一决策却显得尤为明智。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在苹果公司的持股比例已经大幅下降,从曾经的第三大股东降至第六位。而在巴菲特持续减持的过程中,苹果的股价却从163.3美元攀升到了236.4美元。尽管如此,巴菲特仍然坚持减持策略,最终在黑色星期五到来之前,成功降低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在苹果公司的风险敞口。
事实上,减持苹果只是巴菲特增持现金计划的一部分。在2024年四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再次净卖出67亿美元的股票,连续第九个季度为净卖出。全年净卖出额更是高达1340亿美元,创下了公司历史最高纪录。这些减持所得的资金被大量投资于高流动性的美国短期国债之中,使得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现金头寸膨胀至3340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这一规模不仅刷新了公司纪录,更相当于其剩余股票投资组合的1.23倍。
巴菲特的成功逃顶并非偶然。他一直以来都强调价值投资的重要性,认为投资者应该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价值,而不是短期的市场波动。在减持苹果的同时,巴菲特也在积极寻找其他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例如,在2024年,他就增持了金融类股票和消费股等具有稳定现金流和良好基本面的公司。
此外,巴菲特对于通货膨胀的警惕也是他成功逃顶的重要因素之一。他并不信任纸币,认为通货膨胀最终会吞噬纸币的价值。因此,他选择将大量资金投资于高流动性的美国短期国债之中,以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同时,他也强调投资才是抵御通货膨胀的方法,企业以及拥有才华的人会找到应对货币不稳定的方法。
在这场美股股灾中,巴菲特的成功逃顶无疑给所有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管理课。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价值投资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市场风险的敏锐洞察力。对于碧悟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科技企业来说,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在追求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风险管理和长期价值的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