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债务逾期近60亿 张小泉怎么了?
在刀剪行业拥有近400年历史的张小泉,近期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不过这次并非因为其传统工艺或产品创新,而是因深陷债务危机。2025年4月初,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张小泉”)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将被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公开拍卖。这一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公开数据显示,张小泉集团的债务逾期已近60亿,这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究竟怎么了?
张小泉品牌始创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作为中华老字号,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早在2006年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这样一家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企业,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近年来,张小泉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据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4月,张小泉集团作为借款方以及担保方的债务逾期合计已达59.25亿元。这些被执行信息中,部分是张小泉集团作为借款人涉及的债务纠纷,部分则是为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提供质押担保所致。如此庞大的债务规模,无疑给张小泉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
债务危机的爆发,也引发了张小泉控制权变更的风险。此前,张小泉的保荐机构中信证券就曾表示,若债务无法及时清偿、债权人债务人等各方不能达成和解、控股股东和部分实际控制人资信情况进一步恶化或引发其他诉讼,未来张小泉可能会面临控制权不稳定或变更的风险。这一预测如今正逐步成为现实,张小泉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实际上,张小泉的困境并非一蹴而就。近年来,张小泉在市场上的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拍蒜门”事件后,张小泉的品牌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当时,有消费者反映张小泉的刀具在拍蒜时断裂,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而后,张小泉时任总经理夏乾良关于“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的言论更是火上浇油,被指教育消费者,进一步加剧了品牌形象的危机。
为了挽回声誉,张小泉曾试图通过组织员工刷单等方式来提升产品销量和口碑。然而,这一行为不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张小泉陷入了更大的舆论风波。据信用中国网站披露,杭州张小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系张小泉全资子公司)因在电商平台组织刷单控评被查实,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金25万元。这一系列事件无疑让张小泉的品牌形象雪上加霜。
除了品牌形象受损外,张小泉在产品研发和销售策略上也备受质疑。近年来,张小泉大力推进高端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并推出一系列新产品。然而,这些产品创新并未能赢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同时,张小泉在销售策略上过于依赖直播带货和电商推广,被指“重营销轻研发”。高额的销售费用并未换来业绩的大幅增长,反而让张小泉的财务状况更加捉襟见肘。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张小泉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化解债务危机并重塑品牌形象。一方面,张小泉应积极与债权人沟通协商,寻求债务重组或减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张小泉也应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张小泉还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作为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张小泉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我们期待张小泉能够尽快走出困境,重拾往日辉煌。在未来的道路上,张小泉需要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以诚信和创新为基石,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只有这样,张小泉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老字号的光荣传统。
下一篇:亚洲第一豪门,靠“偷听”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