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被警告的儿童用药 被医院预购1亿支**
近日,一款名为炎琥宁的儿童用药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被广泛用于治疗儿童肺炎的注射剂,近日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国家药监局”)发出了黑框警告,指出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包括过敏性休克,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并明确规定6岁及以下儿童禁用此药。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这样严厉的警告之下,全国医院联合预约采购量却超过了1.07亿支。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炎琥宁作为一种治疗儿童肺炎的常用药物,尤其在治疗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据数据显示,2023年炎琥宁注射剂的销售额超过了12亿元。然而,其疗效数据却一直存在缺失。例如,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曾声称炎琥宁是原研产品,但无论是产品说明书还是公开研究,都未见其明确的疗效数据。
疗效数据的缺失并未阻挡炎琥宁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但其安全性问题却日益凸显。早在2009年,国家药监局就以专刊形式通告,炎琥宁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损害。在严重不良反应病例中,53%的患者为14岁以下儿童,甚至出现了因药品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导致的死亡案例。然而,当时国家药监局只是向医护人员、生产企业和公众提示风险,并未采取进一步措施。
此次黑框警告的发出,是基于国家药监局综合评估不良反应数据后做出的风险控制措施。据了解,关于炎琥宁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此后,有关该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逐渐增多,涉及的患者年龄层也逐渐扩大,甚至包括老年患者。这些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及循环系统损害,多数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后30分钟内。
面对如此严峻的安全性问题,为何医院仍然大量预购炎琥宁?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一方面,炎琥宁作为治疗儿童肺炎的常用药物,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疗效,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和西部地区,炎琥宁更是被视为治疗儿童感冒的“神药”。另一方面,由于儿童用药市场相对匮乏,一些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的儿童专用药品种有限,导致医生在用药选择上受到限制。此外,一些医院和医生对炎琥宁的安全性风险认识不足,或者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仍然选择使用这款药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药监局对药品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和公众对药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患者和医生在选择药物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于炎琥宁这样的存在严重安全性问题的药物,其未来的市场前景无疑将受到严峻挑战。
作为医疗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药品安全性的重要性。在选择和使用药品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药监局的指导和规定进行,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提高药品审批和再评价的严谨性,从源头上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对于炎琥宁这样的药物,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其疗效和安全性问题。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开发更多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儿童专用药品种,为儿童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公众对药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药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个热点事件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反思。炎琥宁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药品安全无小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守护。
下一篇:90后女生3年设计一两百座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