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专家:“双春闰月忌上坟”是假民俗

时间:2025-04-03   访问量:1002

**专家:“双春闰月忌上坟”是假民俗**

随着2025年清明节的临近,一个关于“双春闰月忌上坟”的说法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引起了不少民众的关注和疑虑。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纷纷讨论这一话题,担忧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里进行扫墓活动会带来不祥之兆。然而,多位民俗学、历史学以及天文学领域的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双春闰月忌上坟”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是假民俗的一种。

双春闰年,指的是一个农历年份中包含两个立春节气且设有闰月的年份。2025年正是一个典型的双春闰年,由于闰六月的存在,使得立春分别出现在2024年腊月与2025年正月,形成了“一年两头春”的特殊历法现象。而这样的年份在民间被赋予了诸多迷信色彩,其中之一便是“双春闰月不上坟,上坟祸事要临门”。

针对这一说法,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施爱东明确指出:“双春闰月不上坟,既非传统,也非习俗。”他强调,双春年、无春年、闰月等都是传统历法中的常见现象,是古代太阳历和太阴历错位与融合的结果。每隔几年,这样的年份就会出现一次,并不稀奇。事实上,历史上从未有过在双春闰月不能进行扫墓活动的明文记载。

运城学院教授李安纲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核心意义在于缅怀祖先、传承孝道。这一传统习俗已经流传了数千年,而“双春闰月忌上坟”的说法显然是近年来才在网络上流传开来的谣言。他呼吁大家不要被这些流言蜚语所迷惑,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清明祭扫活动。

那么,这些谣言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施爱东分析认为,这主要是源于人们对历法现象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古代,由于科学知识的匮乏,人们往往对自然现象和未知事物充满敬畏和神秘感,容易形成一些迷信观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迷信观念逐渐被传承下来,并在现代社会中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传播和夸大。

事实上,闰月的设置是为了协调阴阳历之间的差异,确保农历年与太阳年的同步。由于月亮的变化周期(约29天)与太阳的变化周期(约365天)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每隔几年就需要通过增加一个月份来调整这种差异。这就是闰月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双春年的出现,则是因为在置闰的那一年,由于有383天或384天,所以必然会有两个立春。这意味着它的前一年或者后一年,必然没有立春。这些都是历法中的正常现象,与吉凶祸福无关。

此外,专家们还指出,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文化内涵远不止于扫墓这一形式。在古代,清明节还伴随着踏青、郊游等习俗,是人们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重要时节。而扫墓活动本身,也是表达对先人怀念和敬仰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不应该被外在的说法所左右,而是应该以敬畏和感恩之心参与扫墓活动,关注文化传承而非迷信禁忌。

当然,对于一些人来说,由于当地确实存在这样的习俗禁忌,或者个人因为信仰等原因选择避开双春闰年扫墓,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即便如此,也不应该将这些迷信观念强加给所有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信仰做出选择。

总的来说,“双春闰月忌上坟”的说法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假民俗。在2025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我们可以如常进行清明祭扫活动,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传统习俗的了解和传承,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此次对台军演为何第二天公布代号

下一篇:张又侠和尹力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