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正确“春捂”牢记这3点

时间:2025-03-25   访问量:1002

### 正确“春捂”牢记这3点

在春风拂面的季节里,碧悟科技有限公司始终关注着大家的健康与生活品质。随着气温的逐渐回暖,一句古老的养生智慧——“春捂”,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正确“春捂”,让健康与您同行。

#### 一、理解“春捂”的智慧

“春捂”这一养生方法,源自中医“顺应天时”的理念。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毛孔逐渐张开,但寒气尚未完全消退。此时若过早减衣,风寒易侵入体内,导致感冒、关节疼痛等问题。中医认为,“春捂”可保护初生的阳气,助肝气疏泄,减少疾病的发生。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春季气温波动频繁,昼夜温差大,人体体温调节系统负担加重,保暖可减少身体能量消耗,维持免疫系统稳定。因此,“春捂”不仅是中医的智慧,也是现代科学所支持的养生之道。

#### 二、掌握“春捂”的三大要点

1. **看气温,捂对时机**

“春捂”并非盲目地多穿衣物,而是要把握时机。研究表明,15℃可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可适当减衣;若遇“倒春寒”或昼夜温差大于8℃时,则需加强保暖。此外,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因此,“春捂”的最佳时机应在气象台预报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4~48小时为宜。

2. **捂对部位,事半功倍**

“春捂”并非全身捂得严严实实,而是要捂住关键部位。中医认为,背部属阳,贯穿背部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需特别注意保暖。此外,腹部是脾胃所在,避免肠胃受寒导致腹泻;脚部则是“寒从脚起”,选择透气棉袜,避免露脚踝。对于慢性病患者,如哮喘、关节炎等,还需重点保护关节,佩戴护膝、围巾等保暖用品。

3. **捂要有度,灵活调整**

“春捂”并非穿得越多越好,过度保暖可能引发“捂热综合征”,尤其是婴幼儿。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如果“春捂”时不觉得咽干舌燥、身体也不出汗,即便气温稍高,也不必急着减衣。同时,建议采用“洋葱式”叠穿法,内层吸汗(纯棉)、中层保暖(羊毛/抓绒)、外层防风(防风外套),便于根据温度增减衣物。此外,室内外切换时、运动前后也需及时更换衣物,避免着凉。

#### 三、科学“春捂”,享受健康生活

“春捂”不仅有助于抵御风寒、调节人体恒定温度,还能增强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然而,“春捂”也需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在北方地区,3~4月重点防大风,可选防风材质外套;在南方地区,则需兼顾保暖与防潮,选择速干内衣+薄羊毛衫。对于老人、儿童、产妇及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更应注重“春捂”,以免因不适应倒春寒而受寒生病。

作为碧悟科技有限公司官网的运营人员,我们深知健康的重要性。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季,让我们共同践行“春捂”的智慧,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同时,碧悟科技有限公司也将持续为大家带来更多健康、科技、生活方面的资讯与产品,助力您打造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体验。让我们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与健康同行!

上一篇:小米SU7 Ultra时速超140撞飞电动车

下一篇:甘肃现强沙尘 居民:室外站不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