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人开始吃虫?
近日,欧盟委员会的一项新规引发了广泛热议:从2025年2月10日起,允许将经过高温紫外线处理的全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幼虫粉末,即面包虫粉末,作为一种新型食品原料投放市场。按照规定,这种虫粉在食品中的含量最高限定为4%,意味着每100克面包、卷饼、面食、加工土豆等食物中,可最多含有4克虫粉。这一消息迅速在欧洲各地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民众直呼“恶心”“拒绝吃虫”。
那么,欧盟为何铁了心要推行昆虫食品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重考量。
首先,昆虫作为一种食品原料,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据研究显示,面包虫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7%-49%,甚至在某些加工品中能达到50%-60%,且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求,易于消化吸收。此外,面包虫还含有铁、锌和B族维生素等重要营养物质。因此,欧盟委员会认为,利用虫粉可以开发更多低脂高蛋白的食品,满足健身、素食等群体的营养需求。
然而,营养价值并非欧盟推行昆虫食品的唯一原因。更重要的是,昆虫养殖在提高资源效率和应对粮食安全挑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左右,食品蛋白需求增量为30至50%。而传统畜牧业正占据并消耗着大量的耕地和淡水,难以维持这样的需求增长。相比之下,昆虫养殖占地仅为牛的十分之一,且能够迅速实现规模化。此外,昆虫的饲料转化率高,养殖需水量远低于牛羊,且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远低于传统畜牧业。因此,昆虫被视为未来可持续食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盟委员会对昆虫食品的推广,还与其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欧盟的目标是在204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的基础上减少90%。而农业是欧盟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推广昆虫食品,欧盟可以降低对进口大豆蛋白的依赖,减少供应链风险,并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据研究显示,生产1公斤牛肉需要耗费10公斤饲料,而养殖面包虫只需要耗费2公斤左右饲料。因此,从环保角度来看,昆虫食品无疑是一个更加可持续的选择。
尽管昆虫食品具有诸多优势,但欧洲消费者对这一新规的反应却褒贬不一。许多消费者表示难以接受昆虫作为食品原料,认为这“恶心”且“不适合人类食用”。在新规发布前的一个月,欧盟委员会对昆虫食品的推广就未得到广泛消费者和部分欧盟成员国的认可。法国议员甚至在欧洲议会的环境、公共卫生和安全委员会提交动议,要求反对欧盟委员会批准在食品中加入面包虫粉末。欧洲消费者组织在11个欧盟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3%的消费者明确表示愿意用昆虫替代肉类,而76.8%的消费者明确表示反对。
值得注意的是,将面包虫列为可食用商品对欧盟来说并非近期才有的主张。早在2017年,瑞士就已经批准将面包虫作为一种食物。2021年6月,欧洲也批准了将面包虫干作为一种食物投放市场。目前,只有一家企业——法国的Nutri'Earth公司获得了欧盟授权,在未来5年内向欧盟成员国供应加入面包虫粉的食品。从整虫食品转向粉末提取物,从一地辐射多地,面包虫粉正“隐身”于日常饮食之中,试探和争取消费者更高的包容度。
然而,从产业角度来看,面包虫养殖尚未形成成熟产业化体系。养殖成本高、产量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食品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如何将面包虫粉末更好地融入各类食品并保证质量和供给,是企业推广昆虫食品所面临的难题。此外,消费者心理因素也是推广昆虫食品的一大障碍。许多消费者仍然对食用昆虫持有刻板印象和抵触情绪。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认为昆虫食品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公众观念的转变,昆虫食品有望在全球食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昆虫或许将成为人类餐桌上的常见选择之一。对于碧悟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来说,关注这一趋势并积极探索昆虫食品的应用前景,或许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毕竟,在气候危机倒逼之下,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减碳新解法。而昆虫食品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索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