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盯上儿童电话手表,家长需警惕新型诈骗手段**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儿童电话手表已经成为许多家长为孩子选购的必备物品。它不仅能够帮助家长实时定位孩子的位置,还能让孩子在需要时与家长保持联系,确保安全。然而,近日却有报道称,骗子开始盯上儿童电话手表,利用这一设备实施新型诈骗。这一消息无疑给广大家长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随着儿童电话手表的普及,其功能也愈发丰富。除了基本的通话和定位功能外,许多手表还具备拍照、娱乐、社交、支付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虽然为孩子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便利,但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儿童电话手表的这些功能,设下了重重陷阱,诱骗孩子上当受骗。
骗子通常会以借用电话手表打电话为由,接近孩子并趁机盗取手表内的电话卡。这些电话卡一旦被骗子掌握,就可能被用于拨打诈骗电话,甚至被插入虚拟拨号设备,与境外诈骗团伙勾结,实施更大规模的诈骗活动。据报道,一些孩子因为缺乏防骗意识,轻易地将手表借给了陌生人,导致电话卡被盗,进而给家长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除了盗取电话卡进行诈骗外,骗子还会利用儿童电话手表的其他功能进行诱骗。例如,一些骗子会通过手表的社交功能与孩子建立联系,然后以各种理由诱骗孩子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还有骗子会利用手表的支付功能,诱导孩子进行消费或扫描二维码进行转账。由于孩子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防骗意识,很容易就会上当受骗。
近期发生的一起真实案例令人警醒。北仑大碶派出所接到报警,市民王女士称儿子小李用电话手表稀里糊涂被骗走了3万多元。原来,小李在上网时点击了一个“买药返现”的弹窗广告,并下载了相关APP。在APP“客服”的诱导下,小李先后转账多笔,直到母亲王女士发现端倪并报警,最后一笔21000元的转账才被成功止付。这起事件不仅给小李一家带来了经济损失,更给广大家长敲响了警钟。
面对这一新型诈骗手段,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家长需要加强对孩子的防骗教育。让孩子了解骗子的常用手段和诈骗方式,提高孩子的辨别能力和防骗意识。教育孩子不要随意将电话手表借给陌生人,更不要与陌生网友进行视频通话或转账交易。同时,家长还需要定期检查孩子的电话手表使用情况,确保手表内的电话卡、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不被泄露。
其次,家长可以在手机安全设置中找到“设置SIM卡锁定”功能,并设置PIN码。这样,一旦电话卡丢失或被盗,家长可以及时锁定或注销手机号,防止骗子利用电话卡进行诈骗活动。此外,家长还可以设置手表每天的最高消费限额,并开启相关功能,确保手表端消费在家长手机端有提醒。根据孩子的日常活动安排制定禁用时间,并建议关闭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的“免密支付”功能。
最后,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社交圈子和网络环境。了解孩子与哪些人保持联系,关注孩子在社交媒体上的动态和言论。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或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家长应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儿童电话手表虽然为孩子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乐趣,但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对孩子的防骗教育和管理,确保孩子能够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孩子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快乐。
下一篇: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