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将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近日,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校将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这一举措无疑将在北京的中小学教育领域掀起一股“AI风”,为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科技世界的大门。
北京市教委的这一决策,旨在加快建成具有首都特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与模式。根据方案,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全市中小学将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这意味着,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学生,都将有机会接触到人工智能这一前沿科技,从而拓宽视野,提升科学素养。
在课程设置上,北京市教委充分考虑了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和游戏,启蒙学生的人工智能思维;初中阶段则以认知类课程为主,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学会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高中阶段则更加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的开设,旨在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分层次、分阶段的课程设置,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AI素养。
除了课程设置外,北京市教委还积极探索高校与中学合作开展人工智能人才培育模式,打造人工智能教育高阶课程。通过“高校+企业+中学”的联合培养机制,结合“苗圃”工程,北京市将探索出一条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新路径。这不仅有助于培养更多具备AI素养的优秀人才,还能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实施过程中,北京市教委还鼓励各区和中小学校探索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的人工智能教育拓展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与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融合开展,形成跨学科、大单元与项目式的教学设计。同时,北京市还将探索AI赋能的新型“双师课堂”组织实施模式,通过引入智能教学助手和在线学习资源,促进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为了确保人工智能教育的顺利实施,北京市教委还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方面,积极组建人工智能教育教师队伍,从信息科技、通用技术、科学、数学等学科遴选有兴趣、有基础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另一方面,实施中小学教师“百千种子计划”,分批重点培养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领域100位专业名师和1000位骨干教师,辐射带动所有任课教师。此外,北京市还将推动中小学教育人工智能产品合规准入,制定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人工智能产品评测标准,确保学生在安全、合规的环境中学习AI知识。
对于这一举措,教育专家和学者们纷纷表示赞赏。他们认为,人工智能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还能有效提升全社会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北京市中小学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举措。它将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和发展空间,助力他们成长为具备AI素养的优秀人才。同时,这一举措也将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举措的顺利实施和美好成果吧!
上一篇:外国游客不习惯蹲厕?委员提出建言
下一篇:法国总统马克龙:美国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