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卢浮宫前建金字塔 华裔建筑师被骂惨

时间:2024-12-02   访问量:1012

**卢浮宫前建金字塔 华裔建筑师被骂惨**

2019年5月16日,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逝世,享年102岁。贝聿铭的离世不仅引发了全球建筑界的哀悼,更让人们重新聚焦于他那些充满争议与赞誉的杰作,其中最为人所知的莫过于法国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这位出生于广州、祖籍苏州的美籍华人建筑师,以其卓越的设计理念和非凡的创造力,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他的设计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建设,更是让他在法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批评。

1981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对卢浮宫进行改建和扩建。作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卢浮宫不仅承载着法国的历史与文化,更是全球游客的必游之地。然而,当时卢浮宫的状况并不理想,展厅内只有两个厕所,结构复杂且入口有限,被评为最不值得去的博物馆之一。因此,密特朗决定邀请全球顶尖的建筑师参与设计,以改善这一状况。

在15位受邀的博物馆馆长中,有13位推荐了贝聿铭。贝聿铭当时刚刚完成了华盛顿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在美国声名大噪。然而,当密特朗将这一项目直接授予贝聿铭时,却引发了法国民众的强烈不满。法国人认为,卢浮宫是法国的圣地,让一个美国人来设计,简直是对法国文化的侮辱。

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是在卢浮宫的庭院中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这一大胆前卫的设计立即引发了轩然大波,法国民众纷纷表示抗议,高呼“巴黎不要金字塔”、“还我卢浮宫”。法国媒体也毫不留情地讥讽贝聿铭为“贝法老”,法国文化部部长甚至形容玻璃金字塔是劣质的钻石。法国建筑界则认为,贝聿铭的设计风格与法国文化格格不入,罗浮宫博物馆的馆长甚至愤而辞职。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和批评,贝聿铭没有放弃自己的设计。他认为,以简约而富现代感的金字塔作为卢浮宫的主要入口,具有象征意义,就像人们由古埃及文明开始,一直探索到近代艺术。为了说服法国人,贝聿铭在拿破仑广场上建造了一座一比一的实体模型,供法国民众评鉴。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参观了这座模型,并对贝聿铭的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发现,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不会破坏卢浮宫的历史风貌,反而能够为其增添一份现代气息。最终,法国民众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从反对者变成了拥趸。

1989年,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正式落成。这座高21米、底宽30米的玻璃金字塔,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它不仅成为了卢浮宫的新入口,更成为了巴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如今,参观卢浮宫的游客中,至少有三分之二选择从玻璃金字塔入口处进入。

贝聿铭用他的智慧和才华,成功地将这座玻璃金字塔融入了卢浮宫的历史与文化之中。他用自己的设计证明了,尊重传统并不意味着排斥变革。相反,只有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创造出真正伟大的作品。

贝聿铭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设计作品遍布世界各地,从美国的肯尼迪图书馆到中国的苏州博物馆新馆,都留下了他独特的印记。他的离世让我们深感惋惜,但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他留下的这些宝贵财富。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贝聿铭的设计理念,用我们的智慧和才华,为这个世界创造更多的美好与奇迹。同时,也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华裔建筑大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怀念。

上一篇:33岁孙杨每天至少游7000米

下一篇:中国向联合国交存黄岩岛领海基线声明